【论文关键词】液压传动 社会需求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学生心理、社会需求这一视角出发,大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寻找一条适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新路子。
液压传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类、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机械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机械类各专业课中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对该专业学生而言,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实现真正去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液压传动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从学生心理、社会需求出发,对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目前液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多,学时少
使学生能够阅读、设计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是“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讲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液压基本回路及液压系统。这些内容前后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需通盘考虑,缺一不可。传统教学计划中总教学课时在100学时以上,现在随着教学计划的改革,教学学时已缩减至50学时左右。如何处理好教学学时与教学目标这一矛盾,是该课程教改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学习困难
液压传动以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概念、原理较抽象,各类元件及传动的原理非常不直观,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同时,该门课程实践性也较强,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四个实验项目,绝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上很多学生是“看”实验,而不是“做”实验,即便动手做,也只是动手不动脑,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由此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困难、应用基本不会的局面。
查看更多相关论文:职业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