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对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说明了案例教学的特点, 以及在实施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 案例。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 其后运用于管理界, 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密切。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 在《统计学》授课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 能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统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统计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统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是统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 因此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计教学的目的。
统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 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案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从而选择一个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
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 案例教学是以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和实际观测数据为依据, 以学生为主角, 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 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论证, 选取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统计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的过程, 它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 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角度,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 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学生味同嚼蜡, 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 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统计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 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 学生会积极思考, 相互启发、讨论, 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 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查看更多相关论文:统计学论文 理学类论文